台幣大幅升值後,主計總處5日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1.55%,漲勢不僅較4月的2.03%明顯收斂,年增率也創逾4年最低;主因是蛋類、蔬菜的價格下跌,新台幣升值也導致油料費跌逾8%;若扣除蔬果及能源後,核心CPI漲1.61%。
主計總處官員表示,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持續下滑,匯率升值有助於抑制進口商品物價,若無颱風等變數干擾,下半年的CPI可望逐季縮小、每季皆低於2%;根據主計總處日前預測,今年各季的CPI依序為2.2%、1.92%、1.76%、1.63%,預測全年通膨為1.88%。
官員進一步解釋,5月通膨明顯下滑,除新台幣升值因素外,蔬菜價格由漲轉跌,且跌幅超過10.92%,水果價格也緩和不少;不過,新台幣升值,直接影響的是中油對油價的定價公式,至於其他進口商品,官員認為,廠商不一定會這麼快反應在售價,可能要再等一段時間才會下調售價。
值得注意的是,5月外食費上漲3.5%,創下近15個月新高,肉類也持續上漲達4.8%,而行政院關注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仍年增0.8%,連續3個月上揚;以平均每月消費支出約8萬元規模家庭為例,5月CPI年增1.55%,每戶家庭平均支出會較上年同月增1240元。
雖然5月通膨明顯降溫,但受天候、節慶及地緣政治等影響,部分細項商品仍有很大的變動,包括番石榴漲103.93%、金飾及珠寶漲21.44%、胃腸藥漲11.61%、豬肉漲6.9%、視唱中心費用漲5.62%、診所掛號費漲5.57%、食用油也漲5.37%等。
資料來源:
https://news.twhg.com.tw/hmpl_news_details.php?ojb=58078★ 友善分享消息,如有不妥請通知即會下架刪除。